俄罗斯运营远东必然血亏。

以远东最大城市海参崴为例,俄罗斯经营这座城市已有162年之久,但其人口至今仅有70万。

而中国的地级市牡丹江人口达240万。

这一现象折射出俄罗斯没有能力经营好远东,若坚持经营必然血亏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首先远东地区距离俄罗斯的核心本部过于遥远。

西伯利亚横跨上万公里,从海参崴乘坐列车前往首都莫斯科需要7天7夜。这种地理上的隔绝无疑增加了开发远东的难度和成本。

其次不管是俄罗斯本部还是俄罗斯其他部份都没有优良的暖水港。

作为太平洋舰队的基地,海参崴港口在冬季往往被冰封,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。

俄罗斯远东和欧洲本部的大动脉西伯利亚大铁路一年的运力仅8000万吨。

相较于海运,运力小得可怜。

中国制造的长益号集装箱散装货轮,一次可以运输20万吨货。

400艘集装箱散装货轮就等于一个西伯利亚大铁路。

靠铁路运力,331平方公里的海参崴都发展不起来,何况1300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其三,西伯利亚开发资源的成本高昂。

中东一桶石油的开采成本10-20美元之间,西伯利亚在30美元-40美元之间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就算开采出来了,没有暖水港可以运输,铁路运力极小,要大规模输送就必须建设石油管线,在西伯利亚那种冻土带建设管线成本极高。

西伯利亚2号天然气输送管道造价达4000亿美元,年供气500亿立方米。

可以造2000艘集装箱货轮长益号,运输4千万吨货物。

其四, 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人 没有人愿意去西伯利亚工作,留不住人口。

人口问题是制约远东发展的另一大瓶颈。

由于气候寒冷、生活条件艰苦,鲜有人愿意前往西伯利亚工作和定居。即便是海参崴这样的区域中心,人口也难以突破百万大关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缺乏足够的劳动力,当地经济别说发展,就算维持也很难。

综上所述,由于地理位置偏远、自然条件恶劣、基础设施匮乏、人口稀少等多重因素。

历史已经证明俄罗斯经营不好远东,若坚持运营必然血亏。

除了中国、日本、韩国等邻近国家,其他国家也难以在这片土地上寻求商机和利益。

在苏联解体、俄罗斯国力下降的背景下,远东地区的发展前景更显黯淡。

俄罗斯要保有远东并从远东获得回报,只有一条路,将远东设置为国际自由贸易区,只保有领土权和税收权力,国际共管。